📌釋字第770號併購正當程序與權利救濟解釋的檢討/#劉連煜 教授
📕訂閱月旦系列雜誌,#加贈精選書籍3本:http://qr.angle.tw/gyj
針對台灣固網案,大法官釋字第770號解釋於2018年11月出爐。本號解釋是有權解釋機關大法官針對企業併購法下「現金逐出合併」的相關規定是否違憲首次表示見解,可謂是少見的企業併購法有關受任人義務(fiduciary duty;或譯為信賴義務或受託義務)違憲審查案件,而且大法官解釋還在一定程度內宣告上開台灣固網案相關法律有違憲的疑慮,引起臺灣財經法學界的關注。
劉連煜教授在本文,將先簡介大法官釋字第770號解釋之釋憲結果,再仔細分別評論分析下列問題:及時資訊的揭露問題、迴避表決的問題、異議股東收買請求權適用的爭議、違反揭露義務應負損害賠償責任的法律效果未被認知及有無其他更佳的規範方法?是否應提高併購下市門檻及現金逐出門檻?
◎本文出處:大法官釋字第770號併購正當程序與權利救濟解釋的檢討──以資訊揭露、利害迴避、現金逐出門檻與股份收買請求權為中心,劉連煜(政治大學法學院教授),月旦法學雜誌第306期
🉐元照讀友🎁年終限定優惠:http://qr.angle.tw/p3e
👨🏫#月旦講座, #增進職能實力👉http://qr.angle.tw/9tb
🏫【月旦精粹之選】▪網羅 #修法重點論述👉http://qr.angle.tw/ki0
📖#月旦知識庫 優惠方案👉http://qr.angle.tw/bpn
#釋770、#現金逐出合併、#管理階層收購、#併購資訊揭露、#迴避表決、#異議股東收買請求權
【#1月新書推薦】
👉http://qr.angle.tw/if0
【#12月新書推薦】
👉http://qr.angle.tw/bjh
fiduciary duty 在 綠角財經筆記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在投資方面比較少被討論到,但的確有人會遇到的問題就是,突然擁有大筆財富怎麼辦?
這可能發生在中大樂透,或是親屬留下大筆遺贈時。
這其實是一個財務上的嚴重挑戰。過去有報導提到,不少樂透得主在幾年內就完全把彩金花完,或是變得比之前更加貧困。突然擁有很多錢,不是一個容易處理的問題。
曾經有過很多錢的經歷,本來可以好好的過著富有一生的可能,更會不斷在這些曾經擁有大筆資產的人腦中盤旋,帶來無止境的後悔。
假如真的突然得到大筆錢財,要如何處理呢?
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第一,不要動。
在你想到新的人生財務目標與完整的財務處理方式之前,不要動這筆錢。
假如是樂透彩金,就把它以現金的方式存在銀行帳戶。假如是繼承而來的資產,就讓它以原先方式存在著。不要動它。
在沒想好之前,就開始”運用”這些資產,往往是錯誤的第一步。有甚麼理由要趕著決定?
沒有。
那些希望你馬上決定的,往往別有居心。譬如在樂透領獎的銀行專室中,就布置銷售人員,馬上賣得獎者各種投資工具與保險產品。
這些大獎得主,大多落入被成功推銷的境地。
每個月的大獎得主不斷換人。銀行卻可以不斷藉由馬上推銷產品給這些還沒有想好的買主,每月不斷賺取大筆佣金收入,不斷”中獎”。
你知道誰才是財務高手了吧。
第三,改變想法。
這是不容易達成的一點,但很重要。
這些錢似乎來得很容易沒錯。但你要把它想成,就像是自己努力工作賺來的錢。
假如是一億的錢,要把它想成是自己工作很累很忙,一年累積200萬,連續50年的成果。
為什麼大多努力工作累積財富的人,可以守住錢財。因為他知道,得來不易。
為什麼樂透得主很多守不住,往往就是因為錢來得太容易。
你把錢當成Easy money,它就容易簡單來,簡單去。
反正是中獎的錢嘛,買一個十萬的包,沒關係啊。買一台一千萬的跑車,好啊。親友有財務困難,需要一百萬,好啊。
錢就這樣不見了。
不認真看待這筆錢,它就容易消失。
第六,學習財務知識。
擁有大筆財富後,你幾乎責無旁貸,需要學習投資相關知識。
因為大多財務與理財相關人員會跟你有利益衝突。台灣對於金融從業人員,沒有要求把客戶利益放在第一位的Fiduciary duty法律規範。
你要自己擁有相關知識,才能做出明智判斷。不要以為別人會全心為了你,幫忙做決定。
另外,低成本對於高資產人士仍是相當重要。擁有高資產,就以為自己可以不用太在意一兩趴的投資成本,就像擁有高資產,就以為可以隨意揮霍依樣,都是資產迅速減值的有效方法。
學會相關財務知識,重新擬定自己的人生財務目標,做出符合目標與風險忍受度的資產配置投資計畫,使用低成本的指數化投資工具去參與市場,
就跟自己資產過去沒有那麼多的時候,一樣的投資著,一樣的持續走著。這是真正謙遜的理財之路。
你不僅會守住這些資產,這些資產也將為你工作。
突然擁有大筆財富,是詛咒,還是祝福。
取決於你如何處理。
完整討論,可見今天文章:
https://greenhornfinancefootnote.blogspot.com/2020/10/what-to-deal-with-sudden-wealth.html
fiduciary duty 在 AppWorks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與機構投資人談募資?怎麼談。
電影裡很常演在咖啡廳聊兩句,投資人就說「好!我投你兩百萬!」的夢幻戲碼,這種情境劇在現實生活不是沒機會發生,但在跟機構投資人聊募資時,近乎不會發生。
機構投資人必須向他們的股東負責,盡受託人之注意義務與忠實義務 (Fiduciary duty),因此決策要經過縝密的調研與思考,不可輕忽隨便,所以幾乎不可能一瞬間決定。到底向專業創投募資這件事情,從頭到尾有哪些關卡?過關斬將前,不妨先了解一下。
#接觸投資人
募資最常的起手式不外乎就是見投資人,如上次提到的,創業者需要先分辨適合自己的創投,然後再去接觸,會有助於提升一點成功機率。而要與投資人搭上線,除了自己主動開發外,透過其他創業者,或者是既有投資人推薦其他案子合作過的創投,都有助於提升信任感。當然,許多時候是創投主動出擊來開發案源。
#投資人盡職調查 (Due Diligence, DD) 與內部投資決策會議
經過幾次了解後,如果團隊與投資人有意願往後談,就會進入到 DD 階段。在這個階段,投資人會極力去取得評估所需要的資訊,不單只是包含產品或服務在數據上的表現,也會對團隊成員、市場...等諸多資訊,評估後多數時會產出一份投資評估報告,在創投內部的投資決策會議討論,決定參與與否以及期望放入的條款。這個期間可長可短,如果時間拉得較長,小秘訣是與投資人保持聯絡,並且將最新的更新讓投資人同步知道,避免才不會產生資訊上的落差,造成誤會。
#投資合約
在投資人回覆想要參與本輪增資後,故事大概進行到一半,也開始進入創業者較不熟悉的階段。於此同時,有個關鍵角色會加入,就是一位 #好的律師。從製作合約開始到完成,需要依賴創業者、律師以及投資方密切的溝通。如果負責案子的律師,對於投資案的熟悉程度不夠,或者溝通的不夠到位,都可能造成案子的延遲。談投資合約時,除了了解字面的條約意思,團隊可以多多想像這些條約對於未來公司發展的影響,同時也試著從投資人的角度去思考,為什麼需要者些條約去保護他們投入的資金。
#簽約打款與Closing
假如你一路過關斬將走到簽約,故事也到了尾聲,不過就像做投資一樣,現金落袋之前,一切都還說不定,務必要神經繃緊到最後一刻,確認資金已經進到銀行。在投資人打款後,團隊也要用最快的速度完成後續的文件處理,如股東登記以及章程變更等等。
談募資的過程,在以上任何階段,都可能發生你預料之外的事,來延長募資的時程,所以團隊在準備募資時,也務必預留給自己充足的時間 (一般來說建議還有 9 個月跑道時啟動下一輪募資,最遲不要低於 6 個月跑道),避免落入現金即將耗盡,下一輪資金卻尚未到位的窘境。
系列回顧
募資這件事,除了錢以外,你了解了多少:https://bit.ly/2FDVaHw
找投資人前,先知道投資人怎麼分: https://bit.ly/3o2Etaf
By Ching Tseng, AppWorks Associate
fiduciary duty 在 由Fiduciary Duty 之翻譯試詮其理解 - 法源法律網 的相關結果
在國內所使用的各式譯詞中,忠實義務、忠誠義務反映出 fiduciary duty 要求受託人應忠誠篤實行事之要求;信賴義務、信任義務則反映受益人之期待,受託(人)義務則呈現 ... ... <看更多>
fiduciary duty 在 Fiduciary Duty | Wex | US Law | LII / Legal Information Institute 的相關結果
Fiduciary duty is imposed whenever confidence is reposed on one side in a contractual relationship, so as to allow that side to exert influence and dominance ... ... <看更多>
fiduciary duty 在 What Are Some Examples of Fiduciary Duty? - Investopedia 的相關結果
The most common fiduciary duties are relationships involving legal or financial professionals who agree to act on behalf of their clients. A lawyer and a client ... ... <看更多>